美国市场研究机构IHS表示,随着平板电脑的快速崛起,到2014年平板电脑将成为应用半导体的全球第四大市场,针对这一市场的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182亿美元,而在2010年平板电脑市场的排名仅为第35位,针对平板电脑市场的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26亿美元。面对如此之大的市场,全球半导体厂商包括国外有英伟达、德州仪器、高通、三星、飞思卡尔、晶晨,国内有新岸线和瑞芯微等都积极加入战团。近期与非网记者就此专访了新岸线计算机系统芯片有限公司市场营销副总裁杨宇欣先生,以期探究平板电脑市场的走势和其背后半导体厂商的竞争策略。
平板时代,用户行为的理性与感性
PC时代,在商家的教育、引导下,用户对于包括主频、容量等硬件参数的关注无以复加,以英特尔和AMD为代表的处理器巨头开展的核战争更是让PC的竞争走向了白炽化。今日的平板电脑会不会延续PC时代的硬件火拼态势?杨宇欣表示,平板电脑是用户体验互联网应用的一个平台,而对于终端产品来讲,存在软件与硬件互相带动的趋势,有时候软件跑到前面,有时候硬件跑到前面。对于平板电脑来说,软件目前基本是一色的安卓4.0,开发者在其上面做应用,现在看来硬件确实跑到了前面,但是与PC时代纯拼硬件的态势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同时,杨宇欣也坦言,目前平板电脑销售方式仍是走PC的方式。还是原来那种以硬件为主的推广方式,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还是沿用原来PC的思路。换句话说,平板电脑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很多用户对其并不是很了解,这个时候,商家先入为主的宣传、引导对用户行为的影响很大。
关于平板电脑的用户行为,曾有一份报告指出,第一次购买和第二次购买者关注的方面有不同,第一次购买主要看重价格,此时用户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第二次购买者则更关注用户体验,毕竟不同于PC,平板电脑在应用方面非常个性化,有了第一次经验之后,第二次购买的用户往往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无论是第一次购买,还是第二次购买,用户会持续关注的是产品的续航能力。据杨宇欣介绍,新岸线在大幅度提高芯片处理能力、严格控制芯片成本的同时,还专门就降低功耗、提高终端产品的续航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在其最新版双核Cortex-A9处理器NS115的设计中加入DVFS、Multi-Vt和Multi-Vd等电源管理技术,使NS115在功耗方面较其他同类平台的优势尤其明显。
平板时代,本土半导体厂商的劣势与优势
处理器技术门槛高,生态环境的搭建和完善周期长,相对于德州仪器、高通、飞思卡尔等国外厂商,以新岸线为代表的国内处理器厂商在技术上的储备和差距显而易见,但是这种情况也正在转变。据杨宇欣介绍,在应用处理器领域,两年前,中国做应用处理器的厂商普遍落后于国外两代,两年前飞思卡尔在推Cortex-A8的时候,中国本土半导体厂商在推ARM9。而现在,新岸线双核A9的芯片都已经批量出货了。今年年底,国外厂商将开始推Cortex-A15,而新岸线计划明年跟进Cortex-A15的产品,所以单从技术上来说,我们目前基本落后国外半代。但同时,杨宇欣也坦言,产品线单一,重渠道轻研发,技术核心竞争力不够等都是本土半导体厂商相对国外巨头的劣势。
当一款产品决定公司生死的时候,该款产品的目标市场的选择和把握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市场,尤其是消费类市场又瞬息万变,因此产品线单一给公司带来的风险不言而喻。新岸线当初就走了一段弯路,比如当初看好智能本市场,但是当公司第一颗处理器研发出来后,却发现智能本已经少有人提及,再比如公司的T-MMB芯片,也因为政策原因,虽胜尤败。但好在新岸线从这些低谷中走出来了,并且化弊为利,这些弯路不仅让新岸线更懂得市场,而且更重要的是完成了新岸线初期的技术积累。杨宇欣表示。新岸线深刻意识到,应用处理器为操作系统服务,操作系统为互联网应用服务,因此,计算和通信的一体化将是未来的趋势,而单纯处理器厂商的未来发展将会受制于基带,因此借助前期的技术积累,新岸线不仅在应用处理器方面的开发大大提速,而且在基带芯片方面也成果显著,已于今年早些时候量产国内首颗支持WCDMA/GSM的双模基带芯片TeLink7619。
当然作为本土厂商,也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发达国家的电子行业市场增长非常有限,发展最快的全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目前大多数国际半导体公司在提到他们的全球战略时,其目标市场都是在中国。与国际半导体厂商相比,本土公司更熟悉用户的习惯和需求,同时中国半导体厂商在成本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不仅是人力成本的客观原因,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骨子里/基因里对于成本的考虑都是与生俱来的,这个国外学不会,包括运营成本、对利润的追求。中国公司看似对利润的要求低,但他们追求的是快速增长。另外一个就是对客户的响应速度,比如客户有要求,本土厂商的工程师当天下午就可以出现在现场帮客户解决问题,这是很多外企做不到的,也是中国企业的一个特点。
平板时代,半导体厂商商业模式的转变
一款芯片的最终成功,离不开终端厂商、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所共同构筑的下游应用环境的支持。作为曾在ARM工作多年的杨宇欣来说,谈到营造生态环境,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感触。他表示,虽然芯片公司不像ARM那样涉及那么长的产业链,但对于现在的芯片公司来说,只提供芯片+文档,剩下的交给下游方案提供商去做的商业模式已成为过去时了,现在芯片厂商越来越像一个系统厂商:不仅仅做芯片,做套片,还需要把整个参考设计做好,甚至包括软件,以及整个生态环境。也就是产业链中某一部分的工作,几乎全部集中到了芯片厂商那里。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终端厂商在当下的乱战中,满足其产品快速上市时间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完善的生态环境、有效的沟通配合,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效的运作,因此生态环境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厂商的核心竞争力。据杨宇欣介绍,目前新岸线不仅针对硬件把包括驱动、操作系统等整个系统移植过来,再进行优化,保证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的完美适配。同时还建立了专门的团队与第三方应用厂商合作,以保证这些应用在新岸线平台上能够流畅地运行,提供最好的用户体验。
专访结束后走出新岸线办公室,无意间看到墙壁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几个大字,我想这既是对员工的勉励,也是对公司,乃至整个本土半导体行业的勉励吧。